本科生教育

生命科学学院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方案(2018-2022)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09-25
  •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切实担当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生命科学一流本科教育,生命科学学院将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明晰“生命科学一流本科”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二是推进“生物科学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四是促进以毕业率、就业率、继续深造率和竞赛获奖为核心要素的本科培养质量提升;五是建设支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六是深入推进四个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融合、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七是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为扎实做好“七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生命科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院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院校如拥有“生物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农业大学和江南大学相比,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师资建设不足,教学名师数量偏少,教授参与本科教学教研不足,拔尖人才培养不足,教学实验条件相对简陋,学生竞赛获奖、出国访学和继续深造率明显偏低,学业挑战度不够,精品优质课程数量不足等方面。

二、学院一流本科教育目标任务

立足国情校情学情,面向未来,力争到2022年我院一流本科建设实现以下目标:完成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证工作,建成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的一流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流师资队伍规模扩大,市级和校级教学名师达5人以上;优质课程数量增至20门以上,"探究式教学"示范课堂达10个以上,课堂教学和实验环境优越且富有活力;90%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国际化水平提升,每年有10名左右本科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本科生深造率达到60%以上。学院形成具有青岛大学特色的一流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家和区域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学院一流本科教育实现路径和关键举措

实现路径和关键举措: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着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质量保障提升计划、特色发展保障提升计划。

1、更新教育理念,凝聚“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共识增强全院教职工育人意识和育人本领,形成“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共识;形成“以本为本”政策引导机制,发挥职称评审、教学奖励等政策在人才培养中的激励作用;强化条件保障,人财物方面的政策和资源都要聚焦人才培养,逐年提高本科教育投入。

2、提升育人能力,着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授教学底线。推动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必须为本科生讲授至少1门课程,教授每学年要为本科生举行1次及以上专题讲座。

完善教师发展体系。开展“指导-培训-研修-研究”等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引进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制定教师工程实践锻炼机制;汇聚行业企业师资,以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师资队伍。

加强名师团队建设。建设一流教学团队,展名师培育“1+1”行动,即每位教学名师带动1个教师团队;鼓励特聘教授等主持教改项目,加大科研反哺教学的力度。

推进教师荣誉体系。优化教学激励机制,办好优秀教学奖、教师节表彰大会等;强化“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要务,上课是第一责任”意识,争做德高、学高、艺高“三高”教师。

3、强化质量标准,着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落实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优化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找准差距,整合资源,在标准执行中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推进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以评促建,建成具有青岛特色、国内较大影响力的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增强课堂挑战度,推进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创新“立德树人”思政教学体系,强化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探索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实现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探索“普通生物学”“、“生物技术导论”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等基础课程成为全校通识课程。

促进学科交叉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能力支撑转变。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交叉、理工渗透,完善学生跨学科复合型知识体系;打造“巴斯德”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开展跨学科科研创新实践、交叉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设计能力。

推进卓越课程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学生中心转变。推出新生研讨课,由知名教授独立授课;推进卓越课程,按照“关键课程、优秀师资、卓越效果”理念,深化研讨式教学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智慧课堂转变。力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聚焦于课堂教学,推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仿真与实训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建设校级以上优质在线开放课程10门。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过程性评价转变。加强过程性评价,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权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5、完善多元协同机制,推进质量保障提升计划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同教务处、研究生院、后勤等多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展我院本科教育。

制定科学的评学指标体系。既要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注重与特色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结合,设计出具有体现不同专业学生差异的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教向评学转变。

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加大信息数据支撑力度,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构建以数据为基础、以课堂为中心、以制度为保障的常态监测评估新模式,推进评教评学机制改革。

6、探索差异化管理,推进特色发展保障提升计划构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区域和轻工特色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探索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差异化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满足不同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

构建重能力素质的培养体系。推进按类招生专业的培养与分流,鼓励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面向全校提供多样化的辅修专业、跨学科课程模块等,转专业“零门槛、不设限”。提升选课自由度,专业课程在教学资源许可的前提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

四、学院一流本科教育保障体系

为全力保障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我院将形成以院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院长具体负责,生物技术专业教研室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领导机构。学院每学期将召开全院教学工作会,研究和制定有关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完善“学院、教研室、督导三位一体”的督导工作机制,分管教学副院长和教研室主任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将持续关注本科教学工作,组织师生座谈会,深入一线课堂,了解教学状态,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学将不定期召开教学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教研室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负责制定和修订各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质量标准,包括:课程设计、课堂讲授、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定期梳理教学制度,做好“立、改、废”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执行。

学院将进一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确保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本科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本科实验经费、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达到规定要求且逐年增加;将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等教学基本建设,夯实一流本科建设的基础。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